12月4日,纪念周贻白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我校艺术研究院和图书馆承办。全国文联副主席廖奔、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级领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周贻白生前友好、来自京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学者及硕、博士研究生共八十余人。
周贻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史家、剧作家和戏剧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戏剧通史研究,先后出版过七部戏剧史专著,对当代中国戏剧史研究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文联副主席廖奔指出:“周贻白的研究从案头和舞台两方面构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和时代的造就有关,是五四前后一代学者趁时代潮流而上才取得的。周贻白纠正了戏剧史研究偏向文学史研究的倾向,奠定了新的、整体化的戏剧史研究体系。这种筚路蓝缕的创建之功是值得我们纪念和总结的。”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共同缅怀了周贻白先生的生平业绩,探讨了他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追念了周先生为中国戏剧史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曾经得到周贻白先生亲炙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余从、傅晓航追忆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人文情怀;中国戏曲学院钮骠教授和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的发言抚今追昔,感人泪下;周贻白先生的女儿、北京科技大学周湘斌教授对幼年时关于父亲的零星记忆以及文革中周贻白先生的苦难遭遇的讲述,发人深思。
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刘丽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平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梁燕教授等分别就周贻白的戏剧史研究和话剧创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了专题发言。而年轻一代学人孟梅、丁明拥、王雯等人的发言则充满朝气,他们视野开阔、研究角度新,或者试图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谈论周贻白的历史贡献,或者以周贻白的方法为借鉴,对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研究领域做新的开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以周贻白先生为代表的戏剧史研究事业薪火相传,周贻白的治学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周贻白先生与二十世纪同龄,1977年逝世。青少年时期曾搭戏班学艺,做过湘剧、京剧和文明戏专业演员;1927年参加田汉主持的“南国社”,之后在泉州、无锡、苏州等地任教。1935年开始致力于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的研究。嗣后,在上海与阿英重组新艺话剧团,与欧阳予倩一起从事改良京剧,又曾在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担任编剧,并在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处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1949年从香港回到北京,长期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此外还先后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周贻白先生凭借丰富的戏剧场上经验和深厚文学功底以及卓越超拔的史才史识先后撰写了7本戏剧史专著。他敏于接受新的社会思想,把对艺术和历史的全新认识和理解融会到著作中,不断为戏剧史著述增添新鲜的血液。他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和《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至今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研究的翘楚。
意见与建议:lib@cuc.edu.cn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版权所有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总访问量: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