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展览】以印传情,庆祝建军93周年篆刻作品网上展

  • 发布时间:2020-08-01
  • |
  • 作者:
  • |
  • 阅读量:602


以印传

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

九十三周年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直属党支部

篆刻作品网上展

1

最可爱的是军人

最动听的是军歌

最有力的是军礼

最严明的是军纪

最不朽的是军魂

最伟大的是军队




    2020年8月1日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的重要节日。在这个重要节日节日到来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直属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参与,以大众篆刻艺术表现方式,动手创作一批篆刻作品献给人民军队的生日,以此表达对人民解放军的真挚祝福!讴歌人民军队为人民 、人民拥护子弟兵的军民鱼水情深。同时,将作品呈现到互联网上举办“党员篆刻作品网上展”,用一枚枚精心设计的印章,向子弟兵致敬,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释文:军民鱼水情

创作者:王志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感想】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

    “军民鱼水情”是我们建军目的和标准,是国家希望的景象,体现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水养育着鱼。水离不开鱼,鱼清洁着水里的污物,保护着水。


释文: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

创作者:潘力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创作感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军人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

释文:党指挥枪
创作者:吴志勇、张遵璐、王丛丛、胡庭瑜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标志着开始确立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古田会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

    1932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训令》中,第一次出现了“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的字句。

    1938年11月6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针对张国焘同党争权的历史教训,形象地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表述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释文:火箭军抗洪

创作者:王进 南玉霞 张秀坤 杨凤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庚子之年,新冠疫情刚有缓和,无情洪水滔滔又至!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灾难来临,军人率先逆行,当群众需要,军人冲锋在前。他们拿得了枪,发得了导弹,也扛得起沙袋,抗洪抢险,火箭军来了!洪水不走,我们不退!瞬间让人流泪,让人热血沸腾!
    灾情发生他们逆行而上,抗灾胜利后他们悄然而归。使命和责任扛在肩头,安全和希望留给人民,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最美的样子。




释文:战无不胜
创作者:章振兰 陈凤金 李斐 冯佳 尚大雷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听党指挥,依靠人民,鱼水情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了人民的部队,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贺龙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会师之后做出了建军史上重大决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历史证明:党的领导、依靠人民是军队战无不胜的政治基础。

释文:钢铁之师
作者:侯新宇 王日花 于迎娣 曹兰琴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捍卫领土完整的自卫反击战,还是应对各种灾害的抢险救灾,危难中人们总会第一个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以钢铁意志诠释所代表的光明和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坚强后盾,人民的保护神。解放军用青春热血,捍卫国家尊严,百姓安危。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承平日久的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奉行的宗旨:冲锋号响,一往无前,党和人民召唤,死而无撼!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向最尊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深深的敬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释文:钢铁长城

创作者:高作志 周雪梅 齐树艺 谭笑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一页。人民军队的诞生,让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同自己血肉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中华民族有了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国家有了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印面:“小八一”电台
边款:庆祝八一建军节
创作者:陈继东 魏婧 薛文伟 张涵烁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

【背景故事】

    20世纪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军用电台研制进入了晶体管时代,从而诞生了一款久负盛名的无线电台,被称为“小八一15瓦短波电台。它装备到陆军师团级单位,在军用无线网中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 小八一”电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它小巧精悍,通讯距离长,质量高,直接取代了“大八一电台,重量减轻了一半,只有11公斤,达到了作战中移动通信必须的动中通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介绍




图书馆

  

图书馆是服务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负责图书期刊等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保障、服务、展示、传播的学校直属二级单位。图书馆新馆2012年竣工交付使用,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地上七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43000多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





传媒博物馆

  

传媒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集“传媒文物收藏、传媒实物展示、传媒史学研究、传媒文创教育、传媒体验服务”五位一体的国家级传媒类综合性博物馆,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

传媒博物馆所属广播、电视、电影、传输四个分馆于2012年10月26日对外开放,形成“四馆七厅一条传媒科技走廊"的展览格局,展览面积3000平米,馆藏藏品12000余件;重点展现国内外广播电视电影事业从诞生,发展到崛起的重要历史节点,凸显“历史传承、底藴深厚、史料详实、时代变迁”办有思想的博物馆的建馆理念。

2012年12月26日,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为北京市第164家登记注册的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2013年,被北京市授予“市民学习基地”称号;2017年2月24日,被授予“北京市科普基地”称号;2018年9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评选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博物馆。2019年12月,入选《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2009-2019年)》,进入全国50强位列第九,成为国内文博界唯一入选的高校博物馆。2020年5月18日,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精品奖,成为该活动创办23年来首个荣膺该奖项的高校博物馆,先后当选为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媒体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校史馆

  

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的品牌工程,展示学校发展成就的传播平台,传承中传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凝聚校友心灵的精神家园。2019年6月18日对外开放,展馆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校史基本陈列、教学实践体验区和教学成果展示区三个区域,借助图片、文字、实物和智慧多媒体设备全面展示学校发展历史、凸显学科特色、办学实力以及为国家新闻事业培养大批新闻从业人员,为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做出的重要贡献。校史馆采用互动体验设备、青春调频融媒直播间、场景搭建和虚拟现实等交互设施,使展览更具沉浸体验,互动性、亲切感、科技感对比鲜明,全面展现新时代校园智慧新场景、融媒发展新体验,构建“传媒教育、传媒历史、传媒文化”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展示平台。



供稿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直属党支部

 图片来源:网   络 

文稿审核:张遵璐

印章审核:魏   婧

美术编辑:肖   雪  胡庭瑜

责任编辑:吴志勇  高作志

出 品 人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