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思政课程走进大阅城暨融媒传播分享会举行

  • 发布时间:2021-04-02
  • |
  • 作者:
  • |
  • 阅读量:289

(通讯员 胡庭瑜 摄影 肖雪)3月30日上午,建党百年思政课走进中传大阅城——党史红色主题融媒传播分享交流会在图书馆举行。

  

党史教育活动、思政课程分享交流会议现场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维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副教授杨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出席会议。会议由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教授主持,图书馆副馆长王进、章振兰、侯新宇,校史馆副馆长高作志及三馆直属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分享交流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发言

傅楠书记介绍了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重点介绍了思政课如何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实际效果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师课”教学的全面实施。今年中央党史宣讲团到中传特别提到要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开展党史教育,博物馆展示了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奋斗史,传承了党的红色基因,这是思政课拓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把沉浸式教学与双师课深度结合,能够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副教授杨倩从课程设置与未来规划等方面,介绍了沉浸式红色传媒史主题思政课,期待课程能够与三馆密切配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发言

钟丹丹副书记表示,将思政课程搬到课堂之外,借助传媒博物馆、校史馆的红色资源,将学院67年办学历史与教学成果植入传媒博物馆与校史馆之中,凸显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红色基因。学院多次组织集体备课与现场备课,双师将现场教学与馆内特色相融合,将传媒人的初心与使命借助馆内藏品融入学生的课程之中,把思政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讲得生动形象。目前学院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第5周的博物馆双师实践教学,希望在课程思政、双师思政教学中将传媒史教育与校史、校情相结合,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合格的传媒人。

校史馆副馆长高作志发言

高作志副馆长介绍了三馆党史红色主题活动的相关情况。他提到,党史学习教育与庆祝建党100周年是当前学校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中指出:要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好文博等校内场馆的红色资源,既是对各单位开展活动的要求,也是学校党委交给传媒博物馆、校史馆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完成好,为各单位组织的来馆参观活动服务好,助力推动全校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他还介绍了三馆开展的 “党史留声墙”与“纪念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传播活动”两个特色项目。展陈部主任陈继东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回答了在座领导的一些问题。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维家发言

王维家副部长在发言中谈到,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所策划的“纪念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传播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传播力,不仅覆盖了学校,更是对全社会的有效传播。三馆要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的要求,按照学校规定不折不扣完成,学校层面的工作要有特色的完成,宣传工作要超级出彩的完成;要利用好、挖掘好三馆的红色资源,宣传好学校的红色党史,凸显我校的中传文化与红色基因。

分享交流中,与会党员介绍了图书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的特色栏目。该栏目积极落实学校关于党史学习的方案,营造学习党史氛围,促进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党史。

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主持会议

潘力馆长在主持中谈到,校史馆代表传媒教育发展,传媒博物馆代表传媒行业发展,图书馆代表传媒文化发展,这三位一体集中在“大阅城”的平台上,是我们需要着力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平台。党史学习不仅要学,也要在做中学,要充分发挥我校学生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三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平台将成立红色志愿者服务新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党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学习的空间,也是交流空间、想象空间与阐发创意的空间,大阅城学堂品牌项目不仅可以邀请党史专家走进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党史学习的深度讲解,也可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项目设置中,充分开拓思政课的新模式。同时,新技术、新媒体是学生开拓视野的一条新路径,给学生提供未来创享的空间,全面确定思政课与党史红色主题融媒传播的作用,今后将真抓实干、明确责任、及时通报,将活动落实到位。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作总结讲话

张海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分享会让人有触动、有启发,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党史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机关党委涵盖31个部门,支部30个,300多人的规模,通过抓支部、抓书记、抓党员、抓学习、抓落实、抓亮点“六抓”方式来开展机关党委工作,思政课教育与党史红色主题融媒传播项目既有学习,又有亮点,既有宏观设计,又有落实步骤。张海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在本次党史红色主题融媒传播项目中要使用好“一网(书记干部网络学习中心)”“两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北京市长城网)”,充分使用好优质党史教育资源,同时建议思政课教育与党史红色主题融媒传播项目能够邀请更多学院参加,协调多方资源,共同打造传媒特色的党史教育活动,传承中国传媒大学红色基因。

(编辑:阎玺)